您好!歡迎登錄水木春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已投資訊 | 《人民日報》頭版報道達闥:一項關鍵技術的攻關之路
發布時間:
2024-06-27 18:00
來源:
前不久,在一場商務論壇上,一出別開生面的京劇表演和一段氣勢豪邁的阿拉伯劍舞,贏得滿堂喝彩。這些動作靈活的舞者,是一群人形機器人。來自中國達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闥”)的機器人能以鋼鐵肢體展現出流暢動作,離不開柔性關節技術的突破。
盡管對機器人的開發已超過半個世紀,但在遞一杯水、喂一口飯這樣的基本人類活動上,機器人的動作仍顯緩慢、笨拙。讓機器像人一樣活動,是世界上不少機器人公司的目標。其中,機器人關節的運動是技術難點。
“無論是在上班路上還是在健身房里,我們觀察人們的肩膀和胳膊,琢磨關節的結構力線。為突破瓶頸,公司的研發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達闥創始人黃曉慶回憶,公司2015年成立后,在智能機器人硬件研發方面,首個目標就是攻克柔性關節技術。
達闥研發人員張榮榮說:“以手為例,手上的關節最為集中,也最難仿造。人的隨機動作,需要眾多關節協同完成,需要復雜而精密的自動化控制。”
公司研發人員發現,人體關節在落地時具有很強的韌性特征。實現柔性,是否可以模擬膝關節、踝關節那些柔軟區間?沿著這個思路,研發人員認為要實現生物關節特性,需要有可變剛度的串聯彈性驅動關節。
這是一個“顛覆式”的思路,使用傳統方法設計的架構難以實現。
黃曉慶從智能手機研發的經歷中獲得了靈感。智能手機芯片和屏幕在運用中快速迭代,關節部件是否也可以在不斷智能迭代優化中變得越來越輕巧可用?沿著這個思路,研發團隊將原本獨立的元器件集成,體積縮小到傳統伺服系統的1/10,像當年芯片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一樣。
通信、計算、傳感等技術被引入進來,電子硬件、嵌套軟件和智能算法等被綜合運用于其中。機器人一個簡單的動作背后,蘊藏了感知、決策、執行的綜合能力。經過不懈探索和試驗,在多柔性關節智能協同之下,達闥生產的機器人動作越來越精準流暢。
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達闥結合多項人工智能技術的具身機器人“小姜”亮相,34個智能柔性關節實現更流暢的傳感、運算和決策反應。它可以跟隨音樂靈活起舞,也能完成高難度的穿針引線。
達闥北京總部的展臺上擺滿了充滿機械感的關節,通過機器人的“骨架”,清晰可見仿生的肩、頸、肘、腕……黃曉慶介紹,團隊在智能柔性關節領域不斷鉆研,通過將電機、驅動器,以及編碼器整合到一起,并不斷優化電機與算法,配合機器人“大腦”,一步步拓展更豐富的功能和應用場景。
智能柔性關節讓服務機器人在各類場景里更加實用,而把它們的“大腦”放在云端,讓關鍵數據處理和智能運算分布式部署,能提供更強大的性能算力,更便于智能升級。
制造業的支撐,讓達闥的新技術快速產業化。依靠國內較為成熟的制造業基礎,公司需要的更輕巧的電機很快被生產出來。成熟的精密制造產業,幫助公司提升了電機的穩定性,達到更高輸出功率。
達闥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投產不到3年,已有超過100家機器人公司、科研院所用上了公司生產的各類機器人。通過智能柔性關節規模化整機生產,這種機器人關鍵零件的成本已大大降低,2023年產能達40萬臺套。
新的生態鏈、產業鏈正在培育,目前已有數百家醫療企業、科研機構和機器人廠商使用達闥的標準化模塊。達闥聯合創始人楊光華說,僅靠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場景開發,后勁是有限的,必須協同“伙伴力量”構建更完備的創新體系。數據顯示,目前公司已有超過300個應用合作伙伴、100家設備合作伙伴,開放超過3000個機器人技能模型,創造超過3500個數字孿生地圖。
目前,達闥柔性機器人已廣泛應用到一線的機械制造加工、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制造業、民生應用場景的先行先試,將推動機器人關鍵技術不斷突破。
和達闥一樣,國內不少公司正在深耕人形機器人研發,頻頻帶來驚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達到萬億元級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