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登錄水木春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行業熱點 |?2024年股權投資市場如何擁抱資本轉型?
發布時間:
2024-04-09 17:57
來源:
不久前結束的兩會窗口,一直是投資人參與、觀察和了解國家產業創新、戰略方向和引導政策的風向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圍繞促進新質生產力建設,政府工作報告在具體部署中提到,“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經過多年發展,股權投資已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但眼下,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卻正經歷著新一輪游戲規則的改變,不少股權投資從業者正身處站在轉型十字路口感受迷茫和焦慮。
據清科研究中心《2023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圍繞“募-投-管-退”的一級市場投資生態:
在募資端,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海外美元LP退潮,同時受政府創投政策引導,當前LP幾乎主要為地方國資。但由于各地政策附帶諸多額外要求,同時行業自身監管趨緊,投資機構面臨著更高的募資難度,返投、招商落地等配套措施讓一批投資機構苦不堪言。
在投資端,各地方政府競相發布產業政策,硬科技賽道資金集聚,內卷趨勢明顯。不少新能源、AI、生物醫療等先進科技項目存在估值虛高,泡沫嚴重現象。
在管理端,受地緣政治影響一些賽道面臨斷供風險,在AI、下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硬科技領域,跨境并購易受到政治因素干擾。
在退出端,國內IPO收緊,機構缺乏其他有力的退出渠道補充,退出空間進一步收窄。
募資難,國資LP引導產業生態和格局重塑
央國企改革的內容之一就是推動從管企業到管資本轉變,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開始探索以股權投資形式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國資LP成為當前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和引導基金等政策性LP也已成為當前股權投資市場的另一大LP來源。
據統計,參與出資的地方政府從常見的特大超大城市、沿海二線城市到現在四五線城市和縣級市,一些富有的村鎮甚至也當起了LP。
去年,不少跟國資LP合作過的投資機構表示,國資LP訴求升級,不僅項目要聚焦硬科技賽道,同時還包括招商引資、前置返投、資源整合等多維度能力。觀察以上要求,綜合能力更強的老牌機構尚且撓頭不已,對于市場上的中小機構和新成立機構來說,這更考驗機構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行業深度積累。
從2018年開始,一些市場機構就喊出了“募資難”,近年來全員搞募資的口號越喊越亮。疊加近幾年投資市場越發內卷,優質項目挖掘成本變高,投資出手數量開始放緩。一位資深投資機構負責人認為,“拿國資的錢,必須打造強大的機構生態和賦能體系,才能承接住國資擁有的區域優勢和行業資源。”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何杰在提案中指出:“一級市場化資金募集困難,國資資金占比已超過7成,募資市場來源愈發單一,外幣基金募資困難,2023年前三季度只有77支外幣基金完成新一輪募資,數量同比下降32.5%。同時,LP復投率極低,不僅是因為LP注重短期效益,還存在硬科技領域流動性和盈利能力不強等因素。”
同時,何杰還認為應逐步放開企業年金、養老金在一級市場投資的政策阻礙,建議允許業績優秀的頭部創投機構管理部分企業年金,在創投活躍的地區,試點將部分比例的地方養老金委托創投機構管理。
對于養老金進入股權投資領域的障礙,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認為“過去出于政治風險和社會影響考量,國家社?;饦O少對單個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據了解只有一家。一種較為可行的方式是,由國家社?;鹱鳛橛邢藓匣锶耍↙P),參與市場化的、支持科創的地方性基金,比如在深圳、北京和上海試點的國家社?;鸬目萍紕撔聦m椈稹?rdquo;
反過來LP避險情緒嚴重,有數據顯示,2023年超過70%的LP的DPI沒有到1,近半數LP的綜合IRR與所投基金平均IRR在10%~20%,僅有3%的綜合IRR達到40%以上。如果投資機構沒有過硬的業績表現,很難說服避險情緒嚴重的LP為新一期基金出資。
兩會上,民建中央在“關于推動風險投資健康發展”的提案中指出,“應秉持開放合作理念,廣開渠道募集資金。盡快建立世界各有關國家主權基金與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資金連接的官方合作渠道。同時,精準破解銀行資金投資股權的制度性障礙,主管部門加快牽頭修改相關規則,引導銀行通過理財子公司發起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
退出難,2024年從全員募資到全員退出
去年8月,證監會發布消息明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消息一出,不少機構投資人坐蠟。機構最為看重的IPO退出通道不暢,于是在2024年對機構來說最重要的工作事項便是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
一些機構從業者反饋,今年IR身上普遍背負了退出任務,一些投資經理也背負退出KPI,機構老板更是將手里資源用到極致,將退出視為生命線。如果不退出LP就無法給新基金出資,事關生死。
清科數據顯示,2023年市場退出合計環比上升32%,頭部機構退出環比暴漲124%。投得好不如退得好,為了解決退出難的問題,許多VC/PE機構開始探索另類退出形式。
當下,優先分紅權或分紅權成為不少投資人日漸重視的方式。在過去,分紅在實踐中很少執行,雖然分紅條款在投資協議中一直存在,但由于過往的私募股權投資實踐中,投資回報主要設定為股權價值的增加,而非分紅或利息的現金分配。畢竟相比獨角獸估值的暴增,那點現金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競爭格局日漸穩定,越來越多的被投企業也進入了發展的穩定期。過去風口時代,企業估值一飛沖天的盛景難以再現。分紅和付息的能力對于私募股權投資退出的實現作用得以被重視。
除了分紅之外,前段時間受到熱議的另一種退出方式——收入分成實現退出,也被拿出來討論。2021年,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先生創立了滴灌通,它的核心商業模式就是通過收入分成的形式,從客戶處收取投資收益。這種商業模式此前被一些金融機構質疑為翻版P2P,但在形勢艱難的當下,如何尋找能回款的退出方式更為亟需。
最后,對被投公司清算,以實現完全的退出也成為一些差流動性資產的可選項。但清算退出對于輕資產或存在較大債務的被投公司,其實僅存在免責價值。但對于一些資源類的被投企業等重資產企業,可能存在一定的變現價值。
過去,非IPO退出的方式和工具,在過往股權投資的投后管理工作中很少被提及。但未來基金投資人對投資機構的要求,不僅是投出明星項目,實現高價值退出。還會轉向投資基金在運作期內,所有投資交易、投后管理工作,以及退出執行的綜合業績表現。
在既要、又要、還要的當下,股權投資市場競爭將日趨白熱化。隨著市場加速出清,越來越多的機構將重新尋找自身在行業內的生態位。